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口腔门诊管理者请收藏:高绩效牙医都在坚持做的7件事!

口腔门诊管理者请收藏:高绩效牙医都在坚持做的7件事!

2025-07-08 11:43:17 68 0

医疗是基础,运营是核心。脱离医疗谈运营,如同无本之木!

“为什么同样的设备、同样的客源,有的医生业绩持续增长,有的却停滞不前?”

问题的根源,往往在于医生团队的成长动能不足!

一名牙医若想赢得患者信任、获得院长重用,精湛技术是入场券,而持续成长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,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!

技术是医生的下限,习惯才是决定上限的关键!

以下7大成长习惯,是高绩效医生脱颖而出的核心密码。它们不止于“知道”,更在于深度“认知”与坚定执行。


一、团队精神

只顾自己业绩的医生,终将被团队边缘化!

在某连锁口腔机构,曾有一位技术出色但独来独往的正畸医生,拒绝分享复杂病例的矫治方案。当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投诉时,因缺乏团队支持,问题迟迟无法解决,最终导致患者流失,还影响了整个科室的口碑。

团队就像一艘船,只有大家齐心协力,这艘船才能乘风破浪,驶向成功的彼岸。只有当团队的利益得到保障,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才能真正实现。

如果一个人只盯着自己的小利益,而忽视了整个团队的利益,那么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团队的凝聚力,最终也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
当我们把团队利益放在首位时,我们才能赢得同事们的尊重和信任,才能真正融入这个温暖而强大的集体。


二、价值塑造

技术再好,不会展示等于零!

牙医是需要把自己的技术展示出来的,要搜集整理好自己的成功案例,需要有证据证明自己的优秀,才可以获得客户的信任与团队的认可。个人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与推进。

系统化整理成功案例库,包含对比照片、患者感谢视频、复杂病例报告等丰富内容。

某美学修复专家,将患者牙齿修复前后的高清对比图制作成动态PPT,在初诊时,通过平板电脑向患者直观展示不同修复方案的效果;复诊跟进时,适时播放患者康复后的感谢视频,让患者真切感受到专业实力。

可视化价值,是赢得患者信任、获得团队认可的核武器!


三、复盘管理

某医生养成了一个特别的习惯,每天下班后,会在诊室里花15分钟进行今日诊疗回顾:沟通是否到位?方案是否最优?

例如,在接待一位儿童患者时,发现孩子因恐惧哭闹不配合治疗,通过复盘意识到沟通方式存在问题,第二天便提前准备了卡通牙模和小贴纸,成功缓解了孩子的紧张情绪。

同时,他还会对明日患者进行预研:仔细研究病史特点、挖掘潜在需求、制定服务预案。只有真正了解客户,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们。

把反思写在纸上,成长刻进基因!

反思和复盘就是让自己不断进步的“秘密武器”,希望大家都能用起来,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厉害!


四、目标管理

没有目标感的医生,永远在被动应对!

医生一旦拥有强烈的目标感,就如同拥有了前行的灯塔和动力的引擎。有了明确的目标,他们就能主动去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,还能在实践中总结出宝贵的成功经验。

目标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它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意愿度,也决定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论。

比如,下个月设定一个业绩目标,争取同比增长30%到50%。如果再给自己立下“军令状”,比如完不成就“剃光头”,这种压力反而会转化为动力,让人全力以赴去达成目标。

所以,目标感强的牙医,根本不用担心业绩增长的问题。他们也不会在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上掉链子。因为他们心中有目标,眼里有方向,脚下自然有力量。


五、情绪管理

管理情绪确实挺难的,但工作中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情绪。牙医这份工作确实挺辛苦的,尤其是周六周日,忙得脚不沾地。

牙医的情绪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。第一种是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。比如早上家里有点事儿,心情不好,那上班的时候就得赶紧调整过来,别让生活里的烦心事影响对患者的服务。

第二种是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,比如根管做不通、跟患者闹矛盾、第一次来的患者没留住,这些事儿很容易让人心里不舒服。

这时候,别急,深吸三口气,跟自己说说话,给自己打打气,告诉自己“别着急,慢慢来”,这样情绪就能缓和下来。

特别是遇到那些特别挑剔的顾客,或者不太尊重医生的患者,最容易让人心里不舒服。这时候得换个想法:不是客户故意找茬,而是咱们的服务可能还没做到位。

其实,越是挑剔的客户,越能帮我们提升自己,而且这种客户要是能服务好了,价值也更大。要是客户啥意见都没有,只盯着价格,那反而不太好办。


六、时间管理

有位种植专家,他在诊中完全杜绝刷手机、闲聊这些分散精力的事情,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医疗和服务中。他把每一个种植手术的时间都精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既保证了手术的效率,又提升了质量。

诊后,他还会坚持投入1到2小时进行复盘学习。他会阅读国际种植牙学术期刊,观看手术视频,还会跟进预约的患者情况。

通过长期的积累,他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,患者满意度也越来越高。这就是“时间花在哪里,绩效就长在哪里”的最好证明。

我们也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。在工作中的8小时,我们要问自己:是低负荷、满负荷还是超负荷?

低负荷可能意味着效率还有提升空间,超负荷则可能影响健康和质量。理想状态是满负荷——高效且不透支。

而8小时之外,我们更要学会管理时间。每天能否做到日事日毕?能否抽出1到2小时进行工作复盘和学习思考?

就像那位种植专家一样,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,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,一年下来,你也能收获37.8倍的成长!


七、行为管理

改掉一个坏习惯,胜过十个好计划!

生活中、工作中,有些习惯看似没啥大不了,但其实挺耽误事儿的。比如,上班时间刷手机、打游戏、闲聊天,这些事儿不仅浪费时间,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心情。专注做事,效率才能上去,效果才能好。

好习惯是成功的加速器。多花时间学习和思考,多复盘客户的需求和反馈,多主动邀约客户,这些都能帮咱们把工作做得更扎实。

另外,坚持做好运营、服务和医疗的关键动作也很重要。比如运营关键动作里的“四全、四宣、四判、四约”,这些都是提升工作质量的“秘籍”。把它们落到实处,就能让工作更有条理,让也能客户更满意。

如果医生能够做到以上提到的这些关键点,一定能够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医生。至少,你的个人投产比会显著提升,你在老板和团队中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。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体现,更是团队和患者对你能力的高度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