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张民:1张图破解门诊增长困局,实现效益效率双提升!

张民:1张图破解门诊增长困局,实现效益效率双提升!

2025-07-23 17:48:02 30 0

经营口腔门诊,就像我们装修房子,一个是以终为始进行倒推,另一个是以始为终,二者有什么区别?

前者,我们逻辑是,我们想要将房子装修成什么样子,将需求告诉设计师,设计师帮我们设计出一张效果图。


经过我们确认满意后,这张图就会成为装修师傅们干活的施工图。从我们的需求的平面图,到效果图,再到施工图。我们的交付周期,交付效果是可以进行量化的。


而后者呢,我们就是走一步算一步。比如我们装房子,想要达成什么效果,我们自己找工人,买材料。预期3个月就能完成,结果3个月过去了,进度才完成60-70%。但是我们的预算呢,却远远超标。


在执行过程中间,感觉这个不满意重新拆掉再来,或者有一人来了之后,说这样装风水不好,你可能就会改变方案了。不仅会影响效率,更会影响最终的效果。


我们过去操盘企业的时候,是没有经验的,我们都是以始为终,走一步算一步,但是我们接下来在扩建门诊或做连锁店的时候,尤其是行业处在这个节点的时候,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,做正确的事,并正确做事。


所以,作为口腔门诊老板,一定要“脑中有图”。脑中有图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在未来3年以内,我们要做到以终为始,先谋局再做事,以终为始进行倒推。真正的战略思维不是站在现在看未来,而是站在未来看现在。


脑中有图,一共有三张图,即模型图,效果图和施工图。今天,我们就针对第一章图,模型图,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。




下文结合中齿集团创始人&首席讲师张民老师的著作《运管》与课程《运管模式10.0》,供您参考。


本文作者:张民

中齿集团创始人

《运管》作者

《数字化运管模式》主讲导师


模型图是什么呢?它是经验的萃取与提炼,形成一张可复制的经验模型。


运,即运营,通过运营提升门诊的效益指标,带来最大的效益,比如现金流,利润,收入等。管,即管理,通过管理提升门诊的工作效率,比如人效,椅效、坪效等。


只有将运和管有机结合,才能实现门诊的持续增长!

运:效益指标+指标体系


1.“运”即效益指标,

其涵盖的关键要素包括现金流、利润以及收入。


在效益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中,现金流占据首要位置,利润次之,收入位列第三。


在实际的口腔门诊运营工作中,一个常见的现象是,众多机构常常将现金流直接等同于收入,这其实是一种概念上的混淆。


现金流,是指每日的收入进账、业务流水以及业绩情况。以正畸业务为例,假设正畸业务的收入为1万元,但由于正畸诊疗与交付的周期相对较长,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两至三年,并且通常至少要经过三到五次的划价操作,才能够真正算作完整的收入。


2. “运”,对应的是指标体系

包括结果指标,过程指标,行为指标/关键动作,我们称之为“西医疗法”。


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,结果指标出现异常,肯定是过程没有做好,过程指标出现问题,肯定是行为指标没有做到位,行为指标出现问题,肯定是关键动作没有梳理好或者没有做。


所以,作为口腔门诊操盘手,要学会,盯着“结果”找差距,盯着“过程”找问题,盯着“行为”找改善。


结果指标:

结果指标是我们以月为单位,本月的目标达成情况怎么样?比如7月份同比去年7月份增幅多少?环比6月份业绩如何?

有了结果指标,门诊的每个月业绩目标达成率就清晰可见,是正的还是负的,在做下个月目标设定的时候,就有了一个合理的依据。

对于口腔门诊,每个月必须设定目标,人人头上有指标,千金重担人人挑,目标必须要统一。要做到心中有数,盯着“结果”找差距。


过程指标:

过程决定结果,我们要盯着“过程”找问题,找共性问题。然后发现问题-分析问题-解决问题-预防(完善我们的制度与流程)。


到底该怎么找问题呢?

围绕量、率、价这三大抓手去找,从客户端、团队端和产品端这三个维度去抓。


业绩=量(客户)*率(团队)*价(产品)

以种植项目为例,每天10个初诊客户来咨询种植,门诊初诊成交率为80%,种植单价为5000。

10*80%*5000就等于40000元。


一家口腔门诊,在量不足的时候,先抓量,再抓率,抓价。没有量的支撑,只谈率或价,没有太大的意义。

如果客户量不足,要继续向下拆解,是初诊量不足,还是在诊、老客量不足?如果没有能力提升初诊量,是否可以挖掘在诊潜在项目,开发陪诊客户,邀约老客户?

按照上面的计算公式,我们每天增加5个初诊,成交率,客单价不变的情况下,15*80%*5000就等于6000万。如果三个指标,全部提升的话,业绩就会实现10倍级增长。


如何提升量、率、价呢?

张民老师在《运管》书籍中有详细的讲解,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。


行为指标/关键动作:


行为指标是基于过程指标衍生出来的。例如,当客户数量不足时,为了增加初诊量,可以要求全员营销。这其中包括员工朋友圈的转发量、通过客户进行转发裂变以及对陪诊人员的开发等行为。这些行为都可以作为增加初诊量的具体策略。


另外一个重要行为指标是评价率,即患者对整个诊疗过程的真实评价。评价率不是随意抽查5个人,然后就认为评价率100%。而是,要确保至少50%以上的客户,在诊疗结束后,能够给出客观的评价。

同时,要始终确保客户拥有满意的体验,在关注评价率的基础上,进行满意度分析,最后引导客户主动进行转发与转介绍。


对应到每个岗位,每一天,每个人的关键动作是什么,这需要门诊都能梳理出来。

对于可量化的动作,需要每天进行量化统计,每周进行复盘总结,每个月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。对于无法量化的动作,则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强化。


管:效率指标+管理闭环


1. 管,即效率指标,

比如人效,椅效和坪效等。

人效:

人效,即人的效率,在核算时通常以一个最小参照值为标准。

一个常见且有效的计算方式是,查看人均效能是否达到了人均工资的3倍(总业绩/总人数)以上。


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各级城市的大致参考标准:

在一线城市,口腔门诊牙医的人效参考标准大约为5-8万元,二线城市,人效参考标准约为3-5万元,三线城市约为3万元。

例如,一家三线城市的口腔医疗机构拥有20人,按照这个参照值计算,该机构每月至少要达到60万元的业绩,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利润的实现。


如果达到了这个标准,通常表明人员团队的能力基本达标;而如果未能达到,那就需要深入分析原因,要么是人员的能力存在欠缺,要么就是人员编制超出了实际需求,这时就需要尽快对人员进行优化和更替。

椅效:

椅效是指口腔门诊椅位(牙椅)的利用效率。它是一个衡量诊室核心资源(牙椅)被有效使用程度的关键绩效指标。

通俗地说,就是一张牙椅在单位时间内能产生多少有价值的诊疗工作。


这个概念非常重要,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门诊的运营效率、盈利能力、患者体验和医生工作安排。

在同等投入(房租、人力、设备折旧)下,更高的椅效意味着更高的产出和利润。除了这些,提升椅效也能够降低成本,优化患者体验,提升医生满意度和增强门诊竞争力。


坪效:

坪效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零售行业(尤其是实体店铺),衡量的是单位面积(通常指每平方米)在一定时间内(通常是一个月或一年)创造的收入(或利润)。简单地说,就是“每平米面积能产出多少营业额”。

坪效受城市级别、地段、诊所定位(高端/普惠)、项目结构、运营成熟度等因素影响巨大,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值。

大致参考区间:

一线城市成熟中高端诊所:1500 - 4000元/平米/月 或更高。

二三线城市成熟诊所:1000 - 2500元/平米/月。

新开业或运营不佳的诊所:可能低于1000元/平米/月。

某口腔门诊月总收入:50万元。总租赁面积:300平方米。总坪效 = 500,000元 / 300平米 ≈ 1,667元/平米/月。


2. 管,闭环管理,

即打通客户管理闭环。

如果说左侧指标体系属于“西医疗法”,那么右侧的闭环管理则属于标本兼治的“中医疗法”。


客户管理闭环,以客户为中心,以预防为导向。口腔门诊就像是一个网状的供水管道系统。

前台,咨询师,医生,护士,客服等每个岗位就像一个水管,岗位与岗位之间都有一个接口,岗位与岗位之间要形成无缝衔接,水才能正常流动,否则就会出现“漏水”的情况。

口腔门诊要打通客户从来到走以及离开了再来,循环让客户来,这个客户管理闭环。这就要求每个岗位都有标准化的SOP流程,接待SOP,接诊SOP,诊疗SOP和陪伴SOP。


具体达成路径有:

明确各角色核心任务,让责任可量化;

聚焦关键动作(如初诊建档、主诉需求挖掘),确保职责清晰;

统一话术、着装、服务礼仪,塑造专业品牌形象;

梳理各岗位关键节点和衔接要点,杜绝服务断层;

制定标准化操作执行准则,降低执行偏差;

各岗位各节点配套表单+数字化工具+SOP指导手册等。


对口腔门诊一把手来说,一定要做非常重要,但看似不紧急的事情。那重要又紧急的事情,一定要带领你的管理团队一起出去学习,同修共进,才能同频共振。

对于那重要又紧急的事情,一把手来做决策,然后带领左膀右臂一起实施。